世紀末的象徵主義---Symbolism【主講:惠珍】
象徵主義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法國,最初表現於文學作品中的詩歌。
1857年,法國年輕詩人波特萊爾發表詩集『惡之華』是象徵主義思潮的開山之作。波特萊爾在作品中,剖析自己內心對邪惡、墮落的沉迷、掙扎。這種思維與19世紀末哲學思想交相激盪,啟發一股對內心世界探索與冥想的藝術風潮,大約於1885—1910間滲透到文學、音樂、戲劇以及繪畫等各個領域。
《波特萊爾》
《惡之華》詩集
一八八六年法國詩人莫黑(Jean Moréas)在費加洛報上發表象徵主義宣言,首次提及「象徵主義」一詞。
莫黑宣告象徵主義:
反對「平鋪直敘,雄辯,矯情和就事論事」認為「思想觀念用可察覺的形式裝飾起來」、「形式本身不是目的,思想觀念才是目的」、「在這樣的藝術中,自然景觀,人文活動,和所有其他世界萬象自身並無任何意義,它們只是與原始觀念之間的奧秘聯結」。
摒棄客觀性,偏愛主觀性;背棄對現實的直接再現,傾向於內心情感、靈性、想像力和夢幻的感覺。因此象徵主義有時也被認為是浪漫主義的一種復甦。
而藝術中的象徵主義理論則是由藝評家奧赫耶(Albert Aurier)於一八九○年針對高更的作品所撰寫的評論〈繪畫中的象徵主義〉一文奠下基礎,他認為藝術創作必須同時是意念的、象徵的、綜合的、主觀的及裝飾的。
<我們是從何而來?我們是誰?我們要往哪裡去?> 高更1887
「我們往何處去?」的象徵是一個瀕臨死亡的老婦,一隻荒唐的怪鳥。
「我們是什麼?」的象徵是日常生活中,人本能的自問,這一切究竟為的是什麼?
「我們從何處來?」是小溪?是童年?是社區生活?
高更的『綜合主義』是象徵主義繪畫發展的先驅
1886年高更探訪不列塔尼半島的亞文橋村,在這裡推展『綜合主義』的繪畫。
所謂『綜合主義』是指:將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,用繪畫的要素(線條、色彩、造型)予以綜合,藉以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。他說:『不要摹寫自然,必須從自然中取出抽象的元素。』這種創作概念,使他後期作品,成為象徵主義發展的先驅。
國際性的擴散
象徵主義不是一種流派,而是一種時代風格。從英國、法國、比利時、瑞士、奧地利、德國,擴散至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北歐、俄羅斯等,整個歐洲都受其影響。
象徵主義包含了各種風格的藝術家,也影響了後來各個流派的發展。
留言列表